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教育部将于2024年10月对我校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各本科教育教学单位结合审核评估工作要求进行了充分准备,系统总结提炼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定位、体系设计、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相关工作。为进一步系统展示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突出“严在地大,卓越引领”的质保理念。现开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专栏,梳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供各单位学习交流。
自动化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是学校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引进“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学术团队,并调整校内相关学科组建而成。学院自成立以来,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以“实践、创新、国际化”为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新模式,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体系。
一、学院概括
学院现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2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每年招生6个行政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每年招生3个行政班。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数达1100余人。
自动化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高带低、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潜心育人,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人才引进、人才项目申报、研究团队整合等方面,充分利用各类人才政策,加大宣传,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学院队伍,师资规模从建院初的4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06人,打造了一支专业精深、特色鲜明、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同时,学院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2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和湖北省大学生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基地1个。
在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上,学院坚持以国家需求、行业发展和学校定位为导向,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培养目标评价机制,跟踪毕业生发展,分析行业需求,持续改进培养方案。通过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持续优化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专业根据毕业要求制定课程体系,形成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与评估机制,确保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一致,推动教学过程持续改进。
二、本科教育教学特色与成效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瞄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把本科教育放在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深化“实践、创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各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内涵式”发展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向中国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要求,以“实践、创新、国际化”三位一体为培养理念,瞄准国家支柱产业的流程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从事自动化或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的宽口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理念上,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全面推进工程教育认证,以评促建;在课程体系上,以大课制和课程群、贯穿现代主流工业技术的案例驱动型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专业内涵、表现先进技术、引起学生兴趣和实验驱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上,以课程群作为教学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单元,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课程开展定性和定量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计算和评价,任课教师在课程群的监督下,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教学持续改进。
组织形式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9个本科生班;课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相融合,特别是基于走进自动化系创品牌活动的课外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兴趣;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建立专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相衔接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探索“专业+创业”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逐步实现因材施教。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了每个在校生均有专业教师在学习、实践、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个性化培养。
实施自动化科学“菁英计划”,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对于部分热爱科学研究,有志于在本学科领域进行深造的优秀学生,安排博士生导师作为“菁英计划”指导教师,让学生提前融入科研团队,体验科研氛围,参与科技交流与实践,集中学院优势资源进行菁英化培养。近几年,在大四推免工作中,与研究生院的“本硕博”计划进行无缝衔接,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完整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不断输出高端优秀科研人才。
深化国际交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从国际化联合授课,到国际化大师参与培养,再到国际化实习与实践,逐渐深化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邀请国际著名专家和千人计划专家为本科生讲授《自动化和测控技术导论》、《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理论课程;引进日本产业技术学大学院大学的校长、国际PBL教育的倡导者川田诚一教授加盟,开设基于PBL的《创新工程实践》全英文课程,学生可以面向全体教师用英文汇报和交流在“智慧校园”主题下PBL学习成果;2023年和2024年暑假学院组织40位本科生赴日开展“新工科专业实习”,开展科学研讨会、项目实习联合设计,实验室观摩和研究所实习等活动;2023年10月,学院与日本国際職業能力育成協会签署国际实习协议,逐步推进国际实习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全面发展。
2. 全面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并开展工程教育认证。
面向企业行业及社会需求,结合学校特色,推进专业建设的升级。学院共2有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推进补短板、抓增量建设;面向学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和社会需求,促进学校“智能+”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建设,组织了人工智能本科生专业的论证工作;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自动化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进入等待进校检查阶段。
多方面联动,促进一流专业建设。统筹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促进学科与专业联动,使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互支持,互为支撑,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2017年、2019年、2023年持续修订培养方案,继承培养方案模块化、大课制、课程群、综合实践设置等优点,坚持面向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科技前沿,深化实践、丰富创新、打造“为我所用”的国际化;坚持“强化特色、关联生长、跃升能级”,围绕“智能+”,在课程体系中加强地学背景特色。
以专业认证评估为抓手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围绕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和理念,制定了《自动化学院本科教学活动基本规范》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形成了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培养目标达成以及持续改进等机制。明确了所有课程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达成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必须按照教学大纲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过程指导和形成性评价,课程必须开展定性和定量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计算和评价,任课教师在课程群的监督下,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教学持续改进;以学生学习效果、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和教师教学水平为考察重点,集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为一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作为课程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最终,上述评价机制整体上涵盖了课程评价及改进、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评价与改进、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与改进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
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
3. 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建设一流课程。
自2019年启动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建设,学院教师已主编出版教材4本,我院吴敏教授牵头团队入选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其中我院教师主编教材5本。金课不断涌现,已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其中2门正在申报国家级)。
4. 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持续优化。
在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方面,为规范和深化教学管理,制定了《自动化学院关于成立本科教学课程群 (教学团队) 的通知》,《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院本科课程助教工作细则(修订版)》,规范了教学教学活动;修订《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办法》、《毕业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规定》等文件,并经过2年的实践和师生意见反馈修订《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
5. 教学能力逐渐提升,课程思政进大纲、进课堂,青年教师竞赛成果突显。
学院学期围绕专家报告和教学研讨两种模式开展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邀请青岛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院长于海生教授做“名师引领、校企协同、多元融合——自动化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报告;围绕金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学院教学能力提升活动,规范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保障了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的同时,把课程思政从专业培养方案、写进教学大纲、融入课程教学的日常;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逐渐提升,青年教师竞赛成果突显,获得全国高校自动化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说课)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安剑奇),第五届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学校“卓越教师奖”1位(安剑奇)。
6. 为促进课程建设,规范教学过程,建立了规范的课程群运行机制,开展“系-课程群-教师”三位一体改革。
学院实行“系-课程群-教师”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了9个跨学科课程群,涵盖了自动化和测控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群的主要任务是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以本为本、持续改进的理念,对相关课程、教材等教学要素进行建设,探索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规范性和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控,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有力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推进专业“补短板”工程、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学院在教学运行、教学质量保障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实现了系统化机制。
7. 成立自动化学院科技创新指导团队,分类指导创新创业,成效显著。
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2022年以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和银奖各1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获主体赛科技发明制作B类全国二等奖1项,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三等奖1项,取得了学院在“挑战杯”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勇夺产业赛道两项全国总决赛铜奖2项,实现了学院自参赛以来从“0”到“2”的国家级奖项突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中,自动化学院荣获“2金1银1铜”的好成绩,实现我院在高教主赛道的金奖零突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高教主赛道全国银奖1项,荣获产业赛道全国银奖1项;
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决赛中,获特等奖1项(全国第三)、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夺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7项;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斩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4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1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家级三等奖1项;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
三、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开展情况
1.学院开展专业自评估
2023年接到学校“关于开展学校本科专业自评估第一阶段工作”的通知,我院积极响应,成立专业评估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做出工作分工安排、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安排,学院自评报告的组织受到了学校各单位的好评。
2.全院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依据学校印发的《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我院全面开展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要求学院各系所和9大课程群互相配合参与本年度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行多轮自查自纠,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来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实施。
根据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需要,学院于2024年9月成立相关工作小组,迎接评估工作。要求各工作小组依据文件要求开展工作,同时每周向领导小组汇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