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教育部将于2024年10月对我校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各本科教育教学单位结合审核评估工作要求进行了充分准备,系统总结提炼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定位、体系设计、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相关工作。为进一步系统展示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突出“严在地大,卓越引领”的质保理念。现开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专栏,梳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供各单位学习交流。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简称机电学院)前身是1958年北京地质学院的探矿工程系勘探机械专业,1998年与物探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组成全新的机械与电子工程系(院级),2003年更名为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08年通信工程、测量与控制工程专业并入学院,更为现名;2014年经院系重组,仍沿用现名,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工业设计系、通信工程系和工程实训中心;学院拥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平台5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5个、本科生产学研基地64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个。
学院根据质量第一、有效适应、协调发展、重点投入的原则,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突出办学特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目前学院本科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通信工程,均属于工学学科。在校学生1800人左右。
学院现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人,教授16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56人(数据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高级职称教师占比77.08%(图1-1);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研究生79人、硕士研究生1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8.99%;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3.43%。国家人才计划2人、湖北省人才计划8人。
图1.1-1 专任教师职称构成
图1.1-2 专任教师学位构成
第二部分:审核评估改建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本科生院2023年6月底发布的《关于开展学校本科专业自评估第一阶段工作的通知》,学院从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认真推进各项工作,积极完成专业自评自建。
2023年6月29日召开了学院专业自评估工作布置会,发动各专业依据本专业基础办学状态与本科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开展专业自评估,要求各专业于8月15日前完成第一阶段的专业自评并提交自评估报告。
2023年7月30日学院召开了专业自评估工作推进会,由各专业进行专业自评汇报,重点汇报自评估报告的进展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023年暑假,完成了学院本科课程考核的自查工作,并于秋季开学前提交了课程考核自查报告。
2023年12月11日,针对本科生院反馈的专家意见,召开了第三轮各专业自评估报告汇报会,逐条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思路,拟定问题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间节点。
2023年12月25日,学院各专业负责人参加学校组织的本科专业评估专家评审意见反馈会,认真吸收专家意见建议,会后反复论证,完善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学校发布的《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及《关于学院撰写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的通知》,学院积极开展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建改工作。
2024年4月22日,根据学校下发的《关于学院撰写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的通知》,学院及时召开了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工作布置会,分解任务并明确时间节点,制定学院自评自建方案。
2024年6月27日,校院两级督导、四个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及学院教学秘书对学院近四年的课程试卷、近两年的毕业论文档案、实践课程的过程性材料等评估材料进行了抽查,现场检查材料是否严谨、归档是否规范、过程管理是否到位,对发现的问题及现场提出的整改意见由学院教务科汇总,并由各系教学领导传达到位,要求老师及时整改并依照要求完成各项评估材料的自查。
2024年7月2日,学校材料专项检查组进驻机电学院,检查组按照具体分工对学院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试卷、本科论文、实习等教学材料进行了现场审查。最后,由各材料小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汇报,提出了整改建议,为下一步的审核评估指明了方向。
2023年7月8日,学院召开了审核评估教学材料问题整改会。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分管教学副主任及院系教学秘书参加了会议。李波副院长介绍了校院两级检查教学材料现有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意见,并对材料归档的规定性要求作了统一布置及说明,要求假期期间整改到位。
第三部分:学院教育教学特色举措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正式开启了“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改革探索。
在教务处指导及各职能部门支持下,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于2012年开始筹备,2013年获教育部批准立项。本着“卓越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宗旨,结合我院自身行业特色和工科人才社会需求,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制定了本专业培养划、教学大纲,新方案注重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优化调整,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一)基于“四个更加重视”的实践探索
进入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有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重点突出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加重视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加强和落实。
(1)更加重视突出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战略发展需求,将其作为专业建设及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抓住“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推进过程中的战略机遇,适时提出了“地质装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学科和专业发展方向,该方向的确立,既能够保持我校的地质工科特色优势,又以地质装备为载体,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力争使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产业发展现状同步,知识与技能与企业需求基本一致,有能力胜任其岗位任务。
(2)更加重视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
为了全方位满足“卓越计划”人才培养需求,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先后与合作企业、用人单位、毕业校友、企业专家及管理人员交流沟通,调研了兄弟院校,学习其相关培养方案。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校内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活动、国际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新培养体系。
其一,培养方案中加强了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内容,补充了PLC、虚拟现实、3D打印、数控加工技术等实验内容。
其二,组织了10部“卓越计划”系列教材的编写出版,开展了MOOC、网络课程、课程典型案例素材及课程习题库的建设,加强了与工程结合更加密切的教学资源建设。
其三,加大了学生第二课堂及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力度,学校专门投入经费,开辟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机电学院分基地,购置了学生创新活动制作所需的工具、器件、工作台,实行全天候开放。
其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服务企业,新进教师必须在合作企业工作一年,先后选派近10批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企业挂职,使校内教师与企业保持密切交流,了解企业需求,掌握产业动态。
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卓越”人才培养,核心在于解决实践短板。为此,我们制定了学生累计在企业学习实践一年,“真刀真枪”做设计训练的新培养方案。为了推进新方案的落实,满足每位学生自身特点和个性化选择,学院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先后开拓了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富士康、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煤炭科学研究院、太原煤炭科学研究院、无锡金帆钻凿设备有限公司、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三烨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无锡钻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连云港黄海机械厂等实习基地,其中,“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实习实践基地”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初步形成了专业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通过积极开拓各类实习实践基地,满足了学生累积一年的实践学习需求,实习安排时,力争按照学生的基础能力、个人兴趣、专业特长、未来个人职业规划,安排有针对性的企业学习实践,使校、企、学生多方满意,不断提升教学培养质量。
(3)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习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机电学院党委注重构建机电类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融合的培养模式探索。实现专业素质与思想素质培养同向同行,将校内外各种资源转化为思政学习与实践的平台,吸引师生主动参与、热烈互动,形成“大素质教育”的新格局,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学院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衔接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生态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整合历史故事、科技轶事、各类仪式典礼、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设计具体案例与素材,转化为各学科的学理和方法论,实现课堂教学-群体活动-校园文化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渗透教育,使思教学鲜活生动。
(4)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
在当前师资、学生交流、课程、教材等全方位国际化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服务教学科研,享受国际化教育资源成果。积极推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通过专业论坛、企业网站、QQ群、微信群等渠道加强学习交流;通过提升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应用能力,促使师生时刻关注国际学术动态,了解学科前沿,紧跟高新技术;通过国际会议、短期游学、联合培养、中长期访学/讲学、国际留学生培养、引进高水平海外人才等手段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加强跨国文化交流。
第四部分: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果与荣誉
专业建设方面: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2019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电子信息工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通信工程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近三年,学院升学率44.06%,读研学生中进入985高校比例达到80%,企业普遍反映机电学院毕业生“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具有团队意识”,显现出我校卓越工程师实践探索是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解决了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就业问题。
课程建设方面: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
教学团队及师资队伍建设: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院级团队3个。6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其中1人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1960-2023)”,5位教师入选“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教材及教学研究:近五年内,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的教材达到了16本。近5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0项。教材和课程素材库建设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的工程化实现方法教学,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更加注重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应用效果好。教学成果: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学科建设方面:机械工程学科提升两档(由C升至B-),信息与通信学科提升一档(由C-升至C)。作为第一单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作为第三单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近三年科研到账经费年增长率超50%,2023年达3722万元。
产学研合作:激发了产学研基地的活力。新培养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学生实习给企业带来了实际的帮助,企业积极性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主动接纳学生实习实践。企业通过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双方更深入地相互了解,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针对性更强,入职培训周期短,人力资源投入综合成本低,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高。
随着实习实践环节的深化,涌现了更多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成功孵化出多个在校学生创业团队,涉及先进制造装备、地质装备与仪器、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等领域,而且部分发展好的创业企业已开始回馈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奖学金、捐赠实验设备、资助学科竞赛回馈学校,承担起社会责任。
国际化方面:通过MOOC、微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网络公开课程,引进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享受国际化教育资源成果;通过专业论坛、企业网站、QQ群、微信群等渠道加强学习交流;通过提升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应用能力,促使师生时刻关注国际学术动态,了解学科前沿,紧跟高新技术;通过国际会议、短期游学、联合培养、中长期访学/讲学、国际留学生培养、引进高水平海外人才等手段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加强跨国文化交流。近几年学院组织本科生前往伦敦国王学院、纽卡斯尔大学、杜伦大学等8个国外高校进行短期访学。
学生榜样选树方面:2021年以来,张依依、秦寒冰、燕庆龙等同学先后获评校十佳标兵学生,超过190名学生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超过170名学生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干,积极开展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十大影响力人物评选,促进全体学生向优秀看齐、向标杆看齐。
学生获奖方面:近50名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200名学生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超过200名学生获评地大英才奖学金,近40名学生获评各项社会类奖学金。
学生第二课堂方面:学院团委在2021年和2022年先后两次获评校级五四红旗团委,36个团支部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3个团支部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学院夏心续梦支教团获湖北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2021年以来,学院本科生先后获得153项国家级奖项,222项省部级奖项,其中1支团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银奖、湖北省金奖。